2014-7-3 藍藍設計的小編
轉載藍藍設計( axecq.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有效的 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來源:http://tech.qq.com/a/20140703/005576.htm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在上周的I/O大會上,谷歌并沒有過多闡述其全年最大膽的一款產品:Android Wear。這是一款專門針對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鏡推出的操作系統,但絕非智能手機界面的簡化版。相反,這將成為一頭全新的巨獸,代表了谷歌萌發的野心,它的核心體驗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Google Now。
Android Wear的用戶界面并不是在屏幕上羅列各種應用圖標,而是采用了卡片模式,每一張卡片是否會被觸發,都會充分參考用戶可能正在從事的活動。
谷歌的確對一些交互模式進行了重點強調:當你準備離開機場時,你的手表就可以羅列出一系列卡片,為你提供交通數據、航班信息、酒店位置等內容;他們還展示了一款由Trulia提供支持的應用,可以在你接近待售房屋時發出提醒;還可以自動對周圍的店面信息進行查詢,告知用戶是否可以在四周的實體店內買到其添加在Pinterest釘圖板上的商品。
關鍵在于,這些活動都不是用戶明確要求的,但卻都會顯示在手表上。如果你需要明確從事某項任務,只需要大聲下達語音指令即可。既可以設置日程,也能發送短信,甚至可以查詢你正在收聽的歌曲名稱。
事實上,上述種種產品都是為了實現一個宏偉目標。早在1970年代交互設計發展初期,它就已經成為設計師們孜孜以求的宏偉夢想,那就是所謂的“情景感知計算”。
正如谷歌交互研究主管哈耶斯·拉夫爾(HayesRaffle)所說:“計算應當是稍縱即逝的,應該退居幕后。現實世界就是用戶體驗。一款產品的體驗不應與現實世界相沖突。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它應該根據你所處的情景提供相關信息。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種盡可能短、盡可能快的體驗。”
缺陷猶存;新平臺逐步崛起
當下的唯一問題在于,用戶體驗似乎有些糟糕:AndroidWear在功能上仍然太過接近智能手機。智能手表之所以依賴智能手機,是因為以智能手機代理人的身份呈現在用戶面前,可以具備更好的連貫性。
《連線》雜志的一些同事早早地測試了類似的產品,他們發現,采用AndroidWear系統的智能手表總是不斷發出新的提醒信息。如果你想讓電子郵件等多款應用保持靜音,那只能讓這些應用徹底“失聲”,即使是在收到最重要的消息時,它們依然不會發出提醒。
簡而言之,要讓設備自己搞清楚我們當前的需求,仍然任重道遠。值得注意的是,谷歌在用戶體驗尚未完全到位前就急于推出這一產品,會隱藏其背后的卓越思想。
例如,既然要解決這些問題,AndroidWear的用戶界面為什么不從一開始就采用自適應模式:最初只提供少量通知,然后隨著用戶輸入更多信息,使之逐步適應它的各種功能和可能。當我們試圖向用戶傳授某些全新功能時,這種適應性用戶界面十分理想。
另外,這些設備似乎并沒有充分利用其所處的環境:如果你正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手表肯定不應該發出電子郵件提醒。雖然通知是這種設備的核心功能,但在這種情況下,你卻希望它們能更加智能,而不是一味地遵循既有邏輯來執行任務。
你手表上的哪些通知能夠簡化手機和電腦的使用方式?哪些通知足以滿足你的緊迫需求?例如,手表只需要發出“你過去兩個小時沒有收到重要郵件”這樣一條通知,便可讓你不必再去查看手機。畢竟,這才是AndroidWear的真正目標。
但AndroidWear至少指出了一條可靠的道路,讓我們了解到新一代的用戶界面設計究竟應該遵循什么模式。舉例來說,谷歌正在使用它的自然語言算法打造一個口頭“意圖”庫,包括想要知道前往雜貨店的方向的意圖,或者想要做筆記的意圖。他們還讓開發者提交其想要添加進去的其他“意圖”
更有趣的在于,谷歌還在為開發者設計一種方式,讓他們可以在AndroidWear中使用基于事件的觸發器。因此,一款應用可以根據以下各種信息的組合來觸發某條通知,包括地點、時間、日程、動作(步行、騎車、開車)以及周圍的設備類型。
谷歌是唯一一家真正能夠整合這類信息的企業。盡管蘋果產品的使用體驗十分流暢,而且常常令人愉悅,但卻并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建立一套以用戶數據為基礎的產品。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對于新時代的用戶體驗而言,用戶數據是一味神奇的調料。
全新領域:帶來驚喜的設計
谷歌設計副總裁馬蒂亞斯·杜瓦迪(MatiasDuarte)最近接受《連線》雜志采訪時,對這個交互設計的新時代進行了闡述。在被問及情境感知技術的發展時,他也無法確定谷歌的這種想法究竟源自何處。但他認為,試圖將谷歌旗下的眾多產品融為一體,并使之在新的可穿戴設備中發揮作用,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他最感興趣的正是融入了這種思維的全新設計。
“這是一種人們沒有想到的全新工具。”杜瓦迪說,“我們目前正在設計一些新系統,希望它們能夠做出一些超乎你預期的事情。”其中一些顯然要來自機器學習算法。例如,可穿戴設備可能利用這些算法來理解我們的動作形態、意圖想法和日常規劃。
但杜瓦迪指出,這需要給設計師提供更加寬松的思考環境:他們不必再在為新產品設想而具體的使用情景,也不必規劃設計針對性過強的工作模式。“以情境為導向將讓我們學會針對偶發事件進行設計。這就像先學油畫,再學水彩畫一樣,顏料會流動起來,所以要采用不同的畫法。”
與電子游戲和電影十分相似,行為通常是由人工智能決定的,而不是程序員設定的。而設計師則更像是管弦樂演奏家。
當然,從短期來看,AndroidWear仍需克服一些重大挑戰。例如,你能否利用一系列的傳感器所提供的數據,將情境感知互動方式無縫整合起來?或者,人們是否想要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來感知情景,而不是單純沿用一種邏輯來預測你的需求?要讓這些設備不再完全依賴單一的邏輯思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真正具備實用性,這些產品還必須給我們帶來驚喜。這并非易事,但只有達到這一目標,可穿戴設備才能真正讓我們遠離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