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5 用心設計
行動唯一、行動唯一、行動唯一!
今年五月底 Google I/O 大會上,我們可以聽到 Google 一再重複這個概念「行動唯一」。無獨有偶,整個臺灣市場也在今年掀起一股手上商城的風潮,以幫店家打造行動應用聞名的 91 App 更是因此在今年獲投 900 萬美金 A 輪融資;而被全球知名創(chuàng)投 500 Startups 投資的 SHOPLINE 也推出類似服務,更是在今年開始進軍臺灣、開拓國際市場 。
其實自 2013 年開始風行 App 后,許多廠商不管真懂假懂都有推出自家應用。但想當然耳,在這種一知半解、環(huán)境尚未成熟的狀況下,推出來的應用能用的太少了;沒有響應式設計(RWD)的網站、應用提起都是一把辛酸淚,幾乎都是蚊子 App。
如今,風水輪流轉,隨著行動裝置黏著度越來越高,「移動界面」越來越重要。致力推動「行動唯一」理念的 Google,現在也不遺馀力的跟全球的商家(廣告主)教育「到底什麼才是好的行動界面?」
想要不成為時代的眼淚,追上科技的前沿,老板們你除了要會用 Line@ 和臉書,你也應該懂得行動的美、行動的邏輯!這次剛好有機會聽 Google 行動專家、UX 設計師 Stephen Griffiths 以行動電商界面為主,來介紹行動世界應該謹記在心的「使用者體驗」,就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Google 大神官方建議:好的電商行動應用你得考慮這四步驟!
一開頭,Stephen 就拋出一個問題: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是什麼?接著,他又自顧解釋:UX 其實就是端到端的的體驗、使用者怎麼使用,集合了外表、感受、使用三種表徵行為的專業(yè)。
對于 UX 設計師來說,他們需要肩負的就是以消費者的角度設計出一個「舒適、完整」的使用流程。Stephen 說明每一個應用都會有其使用的生命週期,在這個週期中,使用者會經歷不同的任務導向階段(適應、使用、轉換、再次造訪),而這些階段中使用者可能會有舒適抑或痛苦的體驗。對于設計師來說「一個負面的體驗,需要三個正向的體驗才能抵消」,UX 設計師必須很注意這些細節(jié),才能做出一個使用者愿意長久使用的應用。
然而 Stephen 也提醒行動應用時代的來臨,同樣再次型塑了客戶期待,這也導致了設計與轉換變難。
以下是應用設計時的四個步驟:適應、使用、交易、回流
就讓我們一步步看,每一個步驟上應該注意哪些使用者經驗設計吧。
第一,適應
他提到,使用者經驗的設計在手機這種相對限制的螢幕上,有著幾個簡單的原則:
首先,品牌行銷必須要更加微型,例如:Airbnb 的品牌 Logo 就以一個不張揚的方式嵌在應用內。這是因為大家會來使用你的 App,就已經知道你的品牌,因此沒必要讓品牌 Logo 重複出現在螢幕之中。
此外,讓使用者可以秒懂這個應用的方式,就是將「基本需求呈現在使用者面前;換言之 UX 越簡單明瞭越好」,最佳的準則就是讓使用者不需要學習、只有主要內容才需要出現在畫面上。
例如 YouTube 應用一點開,你就知道這個應用的基礎內容是什麼了。下面有推薦的內容,第一欄的 Home bar 則有明顯的查詢標識,讓用戶可以馬上開始查他想看的影片。
第三,在應用設計上,你必須要清楚這個應用的用途以及目的,并以此規(guī)劃使用者體驗的優(yōu)先順序。即便是設計 Menu 也要儘量清楚先后順序;讓使用者可以輕易了解意圖(可以分門別類的排序等)。
第四,在提供使用者卷動畫面時,永遠不要有盡頭!也就是你必須要加上「顯示更多(Load more)」等功能,讓使用者覺得他擁有其他選項可以考慮。
第五,使用者使用你的應用時,不一定要強迫對方登入;你可以選擇讓使用者直接進入應用,或是提供「登入/跳過」的二元選項;但如果你一定要大家給資料,那建議最好提供第三方登入,讓使用者有不止輸入資訊一種選項,然而一旦使用者選擇注冊登入,那也請你記得提供「顯示密碼」等功能,讓使用者可以看到他輸入的內容。
例如,時尚購物平臺 ASOS 的應用就不必登入即可使用。當你逛到想要買的衣物時,那消費者就會自然而然提供資訊,而這就不是平臺「強迫、要求」用戶提供的;此舉也讓平臺獲取用戶資訊顯得水到渠成,一點都不侵入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簡易化流程上,另一電商平臺 Zolando 更提供了一個超簡便的方式,就是和 TouchID 結合,確認訂單后,指紋一刷,購買完成!
第二,使用
在這一階段,主要涉及應用的主要功能。可以分為幾種來敘述。
1. 搜尋
一個使用經驗好的應用它的搜尋很重要;特別是如果你是要做電商類的應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搜尋的欄位要好找,一定要讓大家可以一眼就看到,如同我們前面看過的 YouTube 應用。
此外,你設計的搜尋工具也必須要附帶搜尋建議、自動完成的功能,讓大家不必完全打完關鍵字就可以找到想找的內容(前面說過了減少使用者輸入資訊的程序是成功的要件!)。而且前面表列的幾點,一定是要高度相關的搜尋結果。
有了這些之后,好的搜尋工具也應該提供可以讓使用者進一步設定條件/排列/過濾的搜尋功能,例如:使用者可以輕易選擇將查詢品相按照價格高低排列。如果是訂房系統(tǒng),也可以讓用戶先預填資料,例如住幾晚等等。
最后務必提供「歷史記錄」給用戶,讓他們可以輕易找到之前的搜尋記錄。畢竟有些人習慣猶豫、比價許久,讓他們可以輕易找到適才看過的商品,將有效提升成交的可能性。
不過剛剛講的這幾點,第一個讓我想到的就是 YouTube 的應用啊!
2. 產品、服務本身
看完了搜尋相關的小撇步,我們來看一下其他 UX 設計師在設計應用時應該注意的重點。因為主題關系,主要著重在電商類的內容:
針對產品的呈現,有一個要訣就是讓使用者永遠可以快速地掃是產品描述、一眼看到重點資訊(如:尺碼、價格等等)。而最重要的「購買」鍵,更應該不管使用者到哪裡,它都要夠醒目;另外,也應該附上「放入愿望清單」的選項,供用戶可以管理他想要購買的內容;因為很多用戶都是利用通勤等零碎時間使用應用,通常這些時間并不夠支撐用戶完成一個購物的流程,所以有欲望清單讓他可以先選好放著,是一個較佳的設計。
回到產品本身,隨著電商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要刺激購物的最終行動,相關的產品影像一定要夠大、品質夠好,最好還要讓用戶可以放大、放小的研究。這之后,你也應該讓顧客評價等資訊放在一目瞭然之處,因為現在人在網路上購物不免俗的還是會想要聽聽他人的心得看法做參考。
另外,在任何產品標示上,不管是庫存、運費等注意事項都應該清楚明示,以免造成誤會引發(fā)衝突。最后,當然別忘了推薦商品,這就跟延伸閱讀一樣,用戶對這篇文章感興趣,他就可能對其他相關的內容有較高的興趣。
第三,交易
經營過電商的都知道,讓人來逛不難,但怎麼讓人走到最后「購買」的步驟就不簡單了。很多人都是在最后一不放棄的。所以該怎麼做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讓用戶不必多操心,一切操作要簡單、直覺,要讓顧客能夠安心結帳。
而且為了以防顧客改變心意不買了,在進入檢視購買品項的頁面時,千萬要讓用戶可以編輯購物車內產品相關資訊(數量、款式等等),避免因為這些小錯誤讓消費者從頭再用一次,這很可能惹惱了他們啊。同時,你還應該不厭其煩的繼續(xù)再這些頁面中加入推薦品項,推薦他們加購。
除此之外,還有:提供多種付費方式、移除容易讓用戶分心的資訊、重要資訊輸入界面要友善、簡單。Stephen 就舉例 Uber 的設計就很好,每一項資料輸入都有單獨一面,不會讓用戶在同一頁面待很久,一填得填個千萬年這樣;最好還可以直接提供讓用戶掃描的選項,越方便越可以留住用戶。
第四,回流
看完了上述三大項應用 UX 設計建議后。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就是如何激發(fā)用戶愿意再回頭來你的應用?
這是聽起來最簡單也最難得部分,因為根據調查很多人都是 App 下載用一兩次后就刪掉了。除了檢視自己前面幾點有沒有做到外,在刺激回頭客這邊也可以多做琢磨,以下就分享 Stephen 介紹的幾點祕訣:
Medium、Flipboard、Airbnb、YouTube 都做得很好,因為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直接用內容代替主畫面,開門見山就提供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來吸引他點擊」;除此之外,Stephen 強調這些內容最好也可以無盡的刷下去,讓用戶可以一直找一直看下去。
此外如果有一些擬人化、逗趣化的互動也可以增加用戶回流,例如 Citymapper 像朋友間對話的內容出現。又或是良好的視覺設計,讓整個應用呈現一股好看、美到讓人捨不得刪掉的效果。
講完四種流程后,Stephen 說面對智慧手機等載具上安裝越來越多感應器,可以預想到未來在應用的使用體驗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可能性。像 TouchID 就是一個好例子。
最后,Stephen 提醒隨著行動裝置占比越來越高,「行動」越來越重要,行動版官網更是基本盤,很重要!因為網站是面對廣大的用戶群,你絕對不能忽視這一塊;而 App 則是切向核心用戶。
不過不管你是在設計哪一種裝置上的頁面,Stephen 說:第一準則,就是讓用戶可以很簡單的查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